A+ A-
A+ A-

什么误会……账目……账目我回头整理一下发给大家……回头?”

我立刻抓住漏洞,“王老师,收费已经过去快一个学期了,账目现在还没整理好吗?

根据相关规定,代收费用应及时公示,定期汇报。

您现在的回复,很难不让人产生疑问。”

我直接把“相关规定”搬了出来,虽然我并没细查具体是哪条,但足以震慑对方。

就在这时,一个陌生的头像闪烁了一下,发了一条信息,然后迅速撤回。

但我眼疾手快,截了图。

那条被撤回的信息是:“这笔钱,好像大部分都用来给赵子涵他们那个‘精英兴趣小组’买进口材料了……”发信人是班里一个平时非常沉默的孩子的家长。

虽然信息被撤回了,但我截图了!

而且,我相信,群里绝对不止我一个人看到了!

“精英兴趣小组”?

进口材料?

信息量巨大!

我没有立刻把截图发出来,而是决定先按兵不动。

第二枚炸弹的效果已经达到——成功地将矛盾焦点从单一的“冤枉事件”,扩大到了班级管理和收费的普遍性问题上,并且,似乎还牵扯出了更深层次的不公平——资源的倾斜和滥用。

王兰老师已经焦头烂额,赵静的嚣张气焰也被打压下去不少。

家长群里,质疑和讨论的声音越来越大。

我知道,距离最终的反击,越来越近了。

7“班级资源费”的问题像投入水面的石子,激起的涟漪久久不散。

王兰老师试图用“稍后整理”、“统一回复”来拖延,但家长们的质疑声越来越响亮,甚至有人开始在群里直接@学校领导的账号(虽然那个账号从未发言)。

赵静似乎意识到,再揪着班费不放,可能会引火烧身(毕竟那个“精英兴趣小组”和她儿子有关),她试图将话题再次拉回到马克笔事件上,但这次,她换了一种策略——卖惨和混淆视听。

“[@林薇] 林薇,就算……就算笔的事情是个误会,子涵年纪小,不懂事,他已经知道错了。

你非要这么咄咄逼人,把事情闹大吗?

这对诺诺就真的好吗?

以后在班里,孩子们还怎么相处?”

“你这样闹,王老师也很难做。

老师平时对孩子们都很好的,偶尔有点疏忽,你就抓住不放,是不是太不近人情了?”

全文阅读>>
  1. 上一章
  2. 目录
  3.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