破产后,我在古代当乞丐虞世安澹台明全部章节阅读 完整版,个人感觉很棒的一篇文!故事够曲折,有虐有爱,感情专一,一路悬念不停,看到停不下来。
名字是《破产后,我在古代当乞丐》的是作家今夕的作品,讲述主角虞世安澹台明的精彩故事,纯净无弹窗版阅读体验极佳,剧情简介如下: 1大梁永和三年春,扬州城繁花似锦。虞家商号少东家虞世安一袭月白锦袍,腰间悬着和田玉佩,手执象牙骨扇,在瘦西湖畔缓步而行。身后跟着四个小厮,两个捧着食盒,两个提着酒壶。湖畔游人如织,见了他纷纷避让行礼。"
1大梁永和三年春,扬州城繁花似锦。虞家商号少东家虞世安一袭月白锦袍,
腰间悬着和田玉佩,手执象牙骨扇,在瘦西湖畔缓步而行。身后跟着四个小厮,
两个捧着食盒,两个提着酒壶。湖畔游人如织,见了他纷纷避让行礼。"虞公子今日好雅兴。
"绸缎庄王掌柜远远作揖。虞世安微微颔首,目光却落在湖心画舫上。那画舫珠帘半卷,
隐约可见几位歌姬身影。他轻摇折扇,对身后小厮道:"去,告诉画舫主人,
就说虞世安要借船一用。"不过片刻,那画舫便靠了岸。虞世安登船时,
原在船上的几位盐商子弟已识趣地告辞。歌姬们重新梳妆,琵琶声起,虞世安倚在软榻上,
看着湖光山色,漫不经心地听着新谱的《霓裳羽衣曲》。"公子,这是刚从杭州运来的龙井,
用虎跑泉水沏的。"小厮跪着奉上茶盏。虞世安接过,啜了一口便皱眉:"水老了,重沏。
"夕阳西下时,画舫靠岸。虞世安随手赏了歌姬们一人一锭银子,
又命小厮给船家十两纹银作为酬谢。回府路上,他在街边看见一个卖竹编蟋蟀的老汉,
那蟋蟀编得栩栩如生,便驻足观看。"公子买一个吧,只要三文钱。"老汉佝偻着背,
满脸风霜。虞世安笑了笑,从荷包中取出一块碎银扔在摊上:"全要了。
"老汉连连作揖:"多谢公子!公子大善人!"回到虞府,偌大的宅院灯火通明。
虞世安穿过三重院落,见父亲虞鸿羲正在书房与几位掌柜议事。他本想绕道而行,
却被父亲叫住。"世安,又去哪里挥霍了?"虞鸿羲眉头紧锁。"不过是去湖边走走。
"虞世安不以为意。一位掌柜笑道:"少东家风流倜傥,正是少年心性。
"虞鸿羲摇头叹息:"你已二十有三,该学着打理家业了。明日随我去盐运司拜会李大人。
"虞世安敷衍应下,心中却不以为然。虞家乃扬州四大商号之一,盐引数百张,船队数十艘,
便是他挥霍十辈子也花不完。何须为这些俗务烦心?是夜,
虞世安在书房翻了几页账本便觉无趣,命人取了新酿的梨花春,独酌至三更。醉眼朦胧间,
他看见墙上挂着的家训"勤俭持家"四字,嗤笑一声,掷杯击之,玉杯粉碎,墨字依旧。
2变故来得猝不及防。五月端午,虞鸿羲应邀赴盐运使李大人府上宴饮,归来后便高烧不退。
三日后,竟撒手人寰。临终前,他紧握虞世安的手,却已说不出话来,只留下一串浑浊的泪。
虞世安尚未从丧父之痛中缓过神来,官府便以"盐引造假"为由查封了虞家全部产业。
原来那李大人早与虞家对头周世昌勾结,诬陷虞家以旧引冒充新引,犯下欺君之罪。
一夜之间,虞家百年基业土崩瓦解。家产充公,仆从散去,连祖宅也被贴了封条。
虞世安从锦衣玉食的少东家,沦为无家可归的乞儿。"虞公子,对不住了。
"昔日巴结他的掌柜们纷纷变脸,"这年头,谁也不敢与犯官家属扯上关系。
"最让虞世安寒心的是未婚妻林家的态度。林父连夜派人送来退婚书,
连当初的聘礼都扣下不还。虞世安上门理论,却被家丁用扫帚赶了出来。"就你这丧家之犬,
也配娶我家**?"家丁讥笑道,"林**已与周公子定亲了,下月就过门。
"虞世安这才恍然大悟,原来周世昌不仅图他虞家产业,还要夺他未婚妻。愤怒之下,
他直闯周府,却被乱棍打出,额头磕在石狮子上,鲜血直流。夏雨滂沱,
虞世安蜷缩在破庙角落,高烧不退。昔日狐朋狗友无一相助,连医馆见他无钱都不肯诊治。
他这才明白,从前那些前呼后拥,不过是冲着虞家的钱财罢了。
"这便是世态炎凉..."虞世安苦笑,
摸出怀中仅剩的一块玉佩——母亲临终所赠的传家宝。他曾发誓永不典当,
如今却不得不走进当铺。"十两银子。"朝奉眯着眼打量玉佩,"多一文不给。
"虞世安怒极:"这是上等和田玉,至少值三百两!""爱当不当。"朝奉冷笑,
"听说虞家犯的是诛九族的大罪,你这玉佩说不定明日就成了赃物。"虞世安咬牙走出当铺,
在雨中漫无目的地游荡。经过醉仙楼时,闻到里面飘出的酒肉香气,腹中雷鸣。他忽然想起,
三日前自己还在这里宴客,一桌酒席花了五十两银子..."滚开!别挡着贵客的路!
"店小二一盆脏水泼来,淋了虞世安一身。虞世安握紧拳头,却连争辩的力气都没有了。
他蹒跚着走向城外,在一处荒废的茶棚下昏死过去。3朦胧中,
虞世安感觉有人往他嘴里灌热汤。睁开眼,见一位布衣老者正在照料他。"醒了?
"老者声音温和,"你高烧三日,险些没命。"虞世安挣扎起身,
发现自己躺在一间简陋却整洁的茅屋中。窗外竹林潇潇,远处山峦如黛。"多谢老丈相救。
"虞世安声音嘶哑,"在下虞世安,不知...""老朽澹台明。"老者打断他,
"一个山野闲人罢了,不必多礼。"虞世安这才仔细打量恩人。澹台明约莫六十岁年纪,
须发斑白,面容清癯,一双眼却明亮如星,透着超脱世俗的智慧。"你的事,我略有耳闻。
"澹台明递来一碗药汤,"先养好身子再说。"养病期间,虞世安发现澹台明虽居茅屋,
却藏书千卷。墙上挂着自题"守拙斋"三字,笔力雄浑。每日清晨,
澹台明都会在竹林中**练气,风雨无阻。一月后,虞世安身体渐愈。这日清晨,
他鼓起勇气跪在澹台明面前:"请先生收我为徒!"澹台明拂袖而去:"老朽闲云野鹤,
不收弟子。"虞世安长跪不起。午后突降暴雨,他仍跪在院中,浑身湿透也不动摇。
直到黄昏,澹台明才撑伞出来。"为何执意拜师?""弟子家破人亡,走投无路,
愿随先生学习处世之道。"澹台明摇头:"你心中充满仇恨,如何学道?
"虞世安垂首:"弟子...不甘心。""不甘心什么?""不甘心家业被夺,
不甘心受人欺凌,不甘心..."虞世安声音哽咽,"沦为丧家之犬。
"澹台明叹息:"进屋吧。"烛光下,澹台明取出一卷竹简:"老朽平生所学,
不过'三配'二字。""三配?"虞世安疑惑。"一曰物质低配。"澹台明指着简陋的茅屋,
"你看我这里,一床一几,一瓢一饮,足矣。世人追求锦衣玉食,殊不知欲望如火,
愈燃愈旺,终将焚身。"虞世安想起从前挥霍无度的日子,面露惭色。"二曰认知高配。
"澹台明指向满架书籍,"人生有限,智慧无穷。唯有不断学习,方能明辨是非,洞悉世事。
你可知你家为何遭祸?"虞世安咬牙:"周世昌那狗贼勾结官府...""非也。
"澹台明摇头,"是你父子二人骄奢***逸,不通律法,不谙官场,才让人有机可乘。
若你父懂得'盐引改制'的朝政动向,若你略通《梁律》,何至于此?"虞世安如遭雷击,
呆立当场。"三曰心态顶配。"澹台明轻抚长须,"人生起伏如潮汐,得意时莫猖狂,
失意时莫颓丧。你如今满腔怨恨,便是给你万贯家财,也会再度失去。
"虞世安伏地痛哭:"求先生教我!"4自此,虞世安跟随澹台明潜心学习。
白日里砍柴挑水,耕种菜畦;夜晚则苦读经史,研习商道。澹台明藏书中有不少珍本,
如《计然之术》《陶朱公商经》等,都是虞世安从未接触过的典籍。半年后,
澹台明对虞世安道:"你已学得皮毛,该下山实践了。
"虞世安跪拜:"弟子愿终生侍奉先生。"澹台明笑道:"雏鹰终须展翅。记住,
物质低配不是要你安于贫穷,而是不被物欲所累;认知高配不是要你学富五车,
而是明理通达;心态顶配不是要你无欲无求,而是得失从容。"次日,
虞世安背着简单行囊下山,来到扬州城外的瓜洲镇。
他变卖了身上最后一件值钱物品——一枚金纽扣,换来纸笔墨砚,
在码头边摆了个***书信的摊子。"公子字写得真好。"一位老船夫赞叹,
"比镇上塾师还强。"虞世安谦逊道:"老伯过奖了,一封家书两文钱。"渐渐地,
他***的范围从家书扩展到契约、诉状。一次,他为一位商人撰写货单时,
发现其中计算有误,避免了对方数十两银子的损失。那商人感激不尽,
引荐他去了一家绸缎庄做账房。虞世安谨记澹台明"物质低配"的教诲,
每月工钱除了基本吃用,全部用来购买书籍。他住在店铺后院的偏房里,一床一桌,
别无长物。同僚们笑他吝啬,他却安之若素。一年后,绸缎庄东家发现账目比往年清晰数倍,
盈利也增加了三成。细查之下,才知是虞世安改进了记账方法,还建议东家调整了货品结构。
"虞先生大才!"东家拍案叫绝,"愿以三成干股相赠,请先生留下相助。
"虞世安婉拒:"在下志不在此。"不久,他辞去账房一职,
用积蓄在码头边开了间小小的货栈。凭借对商道的理解和在绸缎庄积累的人脉,
他的货栈很快因诚信经营而声名鹊起。商人们都愿意把货物托付给他,因为他从不短斤少两,
账目也一清二楚。三年光阴如白驹过隙。虞世安已从一间货栈发展到拥有五艘货船的商行。
他重金聘请退役的水师教头训练船员,又亲自设计了新型货舱,使载货量增加两成。
昔日嘲笑他的人,如今都恭敬地称他"虞东家"。这日,虞世安正在核对账目,
伙计来报:"东家,门外有位澹台先生求见。"虞世安手中的算盘啪地落地。他飞奔出门,
见澹台明一袭青衫,含笑立于阶下。"先生!"虞世安跪地行礼,热泪盈眶。
澹台明扶起他:"不错,物质低配你已做到了。"进入内室,虞世安亲自沏茶。
澹台明环顾简朴的摆设,满意地点头。"听说你要重开虞家商号?"虞世安正色道:"是。
下月便挂匾。不过弟子谨记先生教诲,商号规模只及当年三成,够用即可。
"澹台明啜了口茶:"周世昌如今已是扬州盐业总会会首,你就不想报仇?
"虞世安沉默片刻:"说不恨是假的。但弟子更想堂堂正正重振家业,而非纠缠旧怨。
"澹台明眼中闪过赞许:"认知高配,你也算入门了。"当夜,师徒二人对坐长谈。
澹台明问:"若周世昌再来害你,当如何?"虞世安笑道:"弟子熟读《梁律》,
商路往来皆有凭证,再不会重蹈覆辙。""若他勾结官府呢?
""弟子三年来结交的不仅是商贾,还有清流士子、正直官员。虽不敢说稳如泰山,
但已非当年任人宰割的羔羊。"澹台明长叹:"善!
但还有最后一关..."5虞家商号重开当日,扬州商界震动。不少虞家旧部闻讯归来,
虞世安一一接纳,唯才是用。更令人惊讶的是,他竟请来告老还乡的前户部侍郎题写匾额。
周世昌果然坐不住了。半月后,官府突查虞家商船,声称接到密报船上有走私禁物。
差役们翻箱倒柜,最终在一箱茶叶下找到了几包盐。"人赃俱获!"衙役厉喝,"带走!
"虞世安冷静道:"且慢。这盐并非官盐,乃是岭南岩盐,不在管制之列。
大人可查验盐粒形状。"衙役一愣,仔细查看后果然发现与官盐不同。
但为首的捕头冷笑:"那这又是什么?"他从袖中掏出一包白色粉末倒入盐中,
"现在可是货真价实的官盐了!"虞世安面色骤变。他看向围观人群,
发现周世昌的心腹正躲在后面阴笑。"周世昌好手段..."虞世安心中雪亮,
却已无力回天。公堂上,任凭虞世安如何辩解,县令都一口咬定他走私官盐。
最后判了个"流放三千里",家产充公。押解途中,虞世安趁夜逃脱。他不敢回扬州,
只得再次流落江湖。当他满身伤痕地爬回澹台明的茅屋时,已是半月后的深夜。
"先生...弟子无能..."虞世安跪在门前,泪如雨下。澹台明扶他进屋,
为他清洗伤口,却一言不发。养伤期间,虞世安时常对着竹林发呆。一日暴雨,
他突然冲入雨中,仰天怒吼:"为什么?!我已如此谨慎,为何还是...!
"澹台明撑伞走来:"这便是老朽要你过的最后一关——心态顶配。
"虞世安颓然跪地:"弟子...实在做不到...""你恨周世昌?""恨!
""恨这世道不公?""恨!"澹台明叹息:"那你与当初那个骄纵的虞少爷有何区别?
不过是从物质的奴隶,变成了仇恨的奴隶。"虞世安如遭雷击。"物质低配,
你做到了;认知高配,你也算入门;唯独这心态顶配..."澹台明摇头,
"你可知为何我当初不愿收你为徒?就是看出你心性未定,得失心太重。"虞世安沉默良久,
突然问道:"先生当年...是何人?
"澹台明望向远山:"不过是个看透红尘的失败者罢了。曾官至四品,
却因不肯同流合污而遭贬谪;曾富甲一方,却为救济灾民散尽家财。"虞世安肃然起敬。
"世安,你可知人生最大的财富是什么?"澹台明轻抚长须,"不是金银,不是权势,
而是这颗历经沧桑却依然平静的心。"雨停了,天边泛起鱼肚白。虞世安望着朝阳,
忽然笑了:"弟子明白了。"6三个月后,扬州城传出消息:周世昌染了怪病,
遍请名医都束手无策。有人说他亏心事做太多,遭了报应。这日,
一位游方郎中来到周府门前,自称能治此病。周家人将信将疑,但见病人日渐垂危,
只得请郎中一试。郎中诊脉后道:"此乃心结所致,非药石可医。
"周夫人哭道:"求先生救救我家老爷!"郎中沉吟:"需得知道病因。
夫人可知周老爷有何心病?"周夫人支吾半天,
才道出实情:原来周世昌这些年一直担心虞世安报复,夜不能寐。最近听说虞世安逃了,
更是惶惶不可终日,这才一病不起。郎中闻言大笑:"解铃还须系铃人。"次日,
郎中带着一位布衣男子来到周府。周世昌一见来人,吓得面如土色——正是虞世安!
"你...你是来报仇的?"周世昌颤抖着问。虞世安摇头:"周叔父多虑了。侄儿此来,
一是为您治病,二是想告诉您,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。
"周世昌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:"你...不恨我?"虞世安平静道:"说不恨是假的。
但这些年我想通了,若非您当年所为,我或许还是那个纨绔子弟,终有一日会败光家业。
从某种意义上说,您是我的恩人。"周世昌怔怔地看着虞世安,
横:"世安...我...我对不起你父亲..."原来当年虞鸿羲与周世昌本是结拜兄弟,
因商业竞争渐生嫌隙。周世昌受人挑拨,以为虞鸿羲要吞并他的产业,这才先下手为强。
"那李大人早已调任,如今新任盐运使是位清官。"虞世安道,"我已向他陈情,
他答应重查当年旧案。"周世昌的病奇迹般好转了。一个月后,官府宣布虞家旧案系冤案,
发还部分家产。更令人意外的是,周世昌主动将当年侵吞的财产归还,
还举荐虞世安接任盐业总会会首。澹台明得知后,抚掌而笑:"善!心态顶配,
你终于做到了。"虞世安跪拜:"全赖先生教诲。"永和十年春,
虞世安被朝廷特聘为皇商总管,掌管江南织造。他娶了一位书香门第的女子为妻,
生活简朴却充实。每年春秋两季,他都会抽空回山探望澹台明,师徒二人品茶论道,
其乐融融。这日,虞世安在书房教导幼子写字,孩子问:"爹爹,咱家这么有钱,
为什么住这么小的房子?"虞世安笑着摸摸孩子的头:"物质低配,认知高配,心态顶配。
等你长大了,爹爹再告诉你这十二个字的深意。"窗外,一株老梅正吐新蕊,暗香浮动。
虞世安想起澹台明常说的话:"人生如梅,经霜方艳。能参透'三配'二字,方得圆满。
"7永和十年秋,虞世安奉诏入京。紫禁城金銮殿上,梁惠帝打量着这位新任皇商总管。
虞世安一袭靛蓝棉布直裰,腰间只悬一枚青玉坠,在一众锦衣华服的官员中显得格格不入。
"虞爱卿平身。"惠帝和颜悦色,"朕闻你重振虞家商号,又改良盐法,
使江南盐税年增三成,可有此事?"虞世安恭敬答道:"微臣不过恪守本分,皆赖陛下圣明,
百官协力。"户部尚书周大人出列道:"陛下,虞总管虽商贾出身,然精通算术,
更难得的是清廉自守。今江南织造亏空多年,非此等人才不能整顿。"惠帝颔首:"即日起,
虞世安兼领江南织造局督办,年供宫缎十万匹,不得有误。"退朝后,
周尚书将虞世安引入偏殿,低声道:"虞大人,这江南织造是个烫手山芋啊。
前任督办因完不成宫缎份额,已被流放岭南。"虞世安眉头微蹙:"请大人明示。
""江南织户苦官府压价久矣。"周尚书叹息,"上好云锦,官价不及市价三成。
织户们或偷工减料,或暗中售与私商,这才导致官缎数量不足。"虞世安若有所思。
回到驿馆,他立即修书一封,命心腹快马送回扬州,请澹台明入京一叙。十日后,
澹台明风尘仆仆赶到。听完虞世安的讲述,老人轻抚长须:"你待如何处置?
""弟子想请先生指点。"虞世安恭敬道,"若按市价收购,
朝廷要多支出数十万两;若强压价格,又恐织户生计艰难。
"澹台明取出一卷竹简:"还记得《计然之术》中'平籴法'吗?
"虞世安眼前一亮:"先生是说,丰年储之,荒年发之,以平物价?""然也。
"澹台明点头,"江南织造之弊,在于官府只取不予。你若能奏请设立织造平准仓,
丰年储丝,荒年贷丝,再适当提高官价,何愁织户不踊跃交售?"虞世安茅塞顿开,
连夜起草奏章。三日后,惠帝准奏,并拨内帑十万两作为本金。消息传到江南,
织户们将信将疑。直到虞世安亲自到苏州织造局,当场以高于往年五成的价格收购上等云锦,
众人才信了真。"虞大人,这价格..."织造局提举欲言又止。虞世安笑道:"放心,
我已与城中各大绸缎庄谈妥,将多余官缎以市价转售,差价足以弥补。"一年后,
江南织造不仅如数完成宫缎供应,还盈余三万两白银。惠帝大喜,
特赐虞世安"忠勤可嘉"匾额。庆功宴上,同僚们纷纷敬酒。
一位侍郎醉醺醺地拍着虞世安肩膀:"虞兄,以你之才,何苦自奉如此简朴?这棉布直裰,
实在有失体统啊!"虞世安笑而不语。宴罢回府,他见澹台明正在院中赏月,
便上前请教:"先生,弟子今日又被同僚嘲笑衣着寒酸。
"澹台明反问:"你可记得'物质低配'的真意?""不為物欲所累。""不错。
"澹台明点头,"锦衣玉食者,未必高贵;粗茶淡饭者,未必卑贱。你如今身居要职,
更当以身作则。须知上行下效,若皇商总管都奢靡无度,如何约束下属?"虞世安深以为然。
次日,他命人将皇帝赏赐的珍宝悉数登记造册,收入公库,自己依旧一袭布衣,三餐简朴。
8永和十二年春,虞世安在扬州城东购置一处废园,修葺改建。三个月后,
"明德商道学院"正式挂牌。开院当日,不仅扬州商贾云集,
连金陵、苏州等地也有学子慕名而来。澹台明执意不肯出任山长,只答应每月来讲学三日。
虞世安站在讲堂上,望着台下数十张年轻面孔,朗声道:"本院不教人如何牟利,
只教三件事:如何做人,如何做事,如何处世。"有学子提问:"虞先生,
听闻您有'三配'之说,可否详解?"虞世安点头,命人展开一幅画卷,
上面写着十二个大字:物质低配,认知高配,心态顶配。"何谓物质低配?
"他指着自己身上的棉布衣衫,"便是量入为出,知足常乐。我见过太多商贾,
家财万贯却寝食难安,终日担心亏损失窃。此乃物役于人,非人役于物也。
"台下有人窃窃私语:"虞先生站着说话不腰疼,他已是皇商总管,
自然..."虞世安耳尖听见,不怒反笑:"这位学子问得好。我二十三岁前锦衣玉食,
后沦为乞丐,又白手起家。若论贫富滋味,恐怕比在座诸位体会更深。"众人肃然。
"认知高配,便是要不断学习。"虞世安指向书院满架书籍,"商道非小道,
涉及算术、律法、地理、人情。本院藏书千卷,诸位可自由借阅。
小说《破产后,我在古代当乞丐》 破产后,我在古代当乞丐精选章节 试读结束。